(0人评价)
中国资本市场热点投资主题探讨

分享及解读中国资本市场各种热点投资报告

价格 ¥ 0.01

 

美国制造强在何处

小时生产率标志了制造业的产能,是制造业发达程度的关键指标,美国此生产率一直呈线性增长

美国大幅减少岗位的实质是大量低端岗位转移,一定程度的优化

树立对高利润制作行业的竞争优势,控制中低端利润行业的高利润价值链

持续的创新能力是美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根本

特斯拉纯电动车掀起改革热潮

产业聚集利于协作共享资源,利于创新

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都可应用到,全方位提升生产效率,本质是资源的最优配置。美国的信息技术领先还会让美国制造业继续保持创新优势

页岩气和相应水力裂压技术的产业化使能源廉价,这使美国的制造业成本排位低。

美国大规模的制造环节回流要等待工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对制造本身完成重大创新后才可能

 

 

德国制造业的土壤

产业工地:industrial commons

研究所、技术工人及供应商的距离带来的产品和工艺渐进性创新

大量盘踞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成了德国制造业的脊梁,渐进式创新,这塑造了“学习曲线”,后来者和难赶上。

“学习曲线”规模经济和自动化是德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

德国企业的资本来源主要是未分配利润和银行贷款。

所有企业都参与私营部门出资建立的工商会。行政阻力小。

弗劳恩霍夫模式:只能有30%的经费来自于公共部门,其余由产业界提供。保障了公共研究所对技术产业的促进,又避免了公共资源在商业环境的滥用。

得益于这种科研体系,产业界的研发成本与风险大幅减低。

德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模式的缺点是鲜见颠覆性创新。特斯拉在美国不在德国。

德国模式不能照搬到中国。

“产业工地”“非市场性协调”,政府与市场的”无人区“负效应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瓶颈

 

建立社会选择科学技术的生态系统

科技服务社会,所以社会的选择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科学技术的自身发展是融合演化,通俗来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工业4.0的实现,得先补好工业3.0的课。

相比于改革出一个更加有效的政府管理部门,或者制定一个年度发展规划,可能更有效。

概念上还是重复科技服务生活这个点,其实就是需求(生活质量)决定供给(科技)。这样一句话拓展开来就是此文,此文没干货,普及意义更强。

 

从供给侧改革看互联网+城市出行

交通拥堵,深层次来讲是交通出行的供给数量、质量到模式上都难以满足日益丰富的出行需求

公交系统仍未完善,出租车行业垄断经营,所以小汽车出行率仍不下降。打车软件出现改革了出租车行业,而公交系统的互联网+模式还没有发展起来。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可能有戏。但必定会促碰既得利益集团,所以说政治改革。

而互联网+约租服务领域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静观其变即可。

 

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

实现之路:

阶段一:打好企业转型的基础,通俗来讲就是补工业3.0的课

阶段二:大数据的应用,通俗来讲就是吸取人家发展工业4.0的精髓,融合到我们现在的发展中。

阶段三:稍微赶上别人的水平了,正式开始跟别人竞争。

德国发展重点在设备自动化和生产流程管理。

美国发展重点在利用科技红利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全文]

1、小时生产率标示了制造业的产能效率,是制造业发达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2、低端岗位:创造价值低、大量能耗、碳排放

树立利润制造业竞争优势,控制高利润价值链,获得高水平制造业利润率

3、持续创新能力:IOS、Android、特斯拉纯电动车、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4、旧金山硅谷: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世界知名大学

波士顿“128公路”高科技园区:云集从事高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机构和公司,也是世界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

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院:IBM全球重要运营地点,三所研究型大学

可视化和仿真软件

页岩气: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水力裂压技术

6、产业工地:研究所、技术工人以及供应链的聚集带来产品和工艺的渐进性创新。

7、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制造业新市场化发展;德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技术发展渐进创新

8、侧改革

 

[展开全文]

美国

美国制造业不仅从未“衰败”过,而且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所言,遥遥领先,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按周济的说法,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英、法、韩、中处于第三方阵。

美国制造业因为岗位的减少才导致产生了下降的错觉,其实其总体的制造业产率和产量是上升趋势。其代表的是结构的优化。

美国在化工、宇航、机械、医疗和半导体方面仍然占据着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弱势的制造业只是纺织品、服装、家电、家具、计机设备等领域

旧金山硅谷、波士顿的“128 公路”高科技园区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Research Triangle Park,RTP),这些都被称为“经济群落”(Economic Cluster),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创新基地。

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信息技术远远不是上世纪末期所代表的 CAD/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 / 计算机辅助制造 ) 与 MRPII( 制造资源计划 ) 那么简单,而是深深嵌入到了制造业从设计、生产、装配到服务的各个环节。

以苹果手机为例,美国负责

品牌打造和产品整体设计研发,获得最大的利润份额,并掌握整个价值链分配的话语权;日本韩国提供关键芯片和组件,获得次一级利润;台湾负责制造工艺的研发和生产线的组织,获得再次一级利润;大陆负责供应链配套、熟练装配工人和场地的提供,获得最低的利润配给。

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只比美国低 6%左右,尽管美国的制造业人力成本仍然是中国的 3 倍以上。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换升级。

未来制造业在美国还是只能保持高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度的非制造环节

总笔记:美国主要以信息技术的高新来推动制造业发展,因其制造业的自动化,导致制造业需求人员减少,正是制造业发展的体现。

德国

根据德国工商总会 2011 年的数据,德国有350万家雇员不超过500人的中小企业,它们雇佣了德国工业 80%的劳动力,对 GDP的贡献率达 50%

尽管德国2013年出口总额为6210亿欧元,远低于中国同期的 2.21 万亿美元,但是人均出口额则是中国的 6 倍多。

德国模式没有办法照搬到中国,但德国制造业所依赖的“产业公地”和“非市场性协调”机制,依然值得中国借鉴。因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很不到位,以及政府与市场间的“无人区”负效应,正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瓶颈所在

建立生态系统

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交通出行的供给数量、质量到模式上,都难以满足日益丰富的出行需求,而这不仅仅带来了交通问题,更是损害了城市整体活力和竞争力,城市出行亟需供给侧的改革。

中国以低土地成本和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制造业已难有上升空间,在创新驱动战略指导下,大城市的产业已经开始向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等转型。

通过实时的路况、等车人数数据的反馈,公交车的调度可实现更加精准地对接出行需求,提高公交车出行的质量和体验;通过在公交站或移动端应用的公交车位置、到站时间等实时信息的推送,乘客能更好地进行出行计划安排,提高公交出行的效率;通过跨模式的数据分析。

不要急于出台监管方案

笔记:通过城市出行的问题,优步、滴滴的融入来说明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和建立生态的关键性。

中国智能制造

企业要完成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第一前提是要投资一些硬件设备,比如传感器、机器人、宽带、云数据中心能力。不过,智能制造转型绝非仅仅是购买一套软件,改造一套生产装置,增加多少机器人就能完成的。这是一场全流程、端到端的变革,因此绝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强调的是,单纯的研发和生产端的改造不是智能制造的全部,基于渠道和消费者洞察的前端改造亦是重要的一环。二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端到端的全链条智能制造改造。

笔记:创新和营销是制造价值的两条最重要的路

中国企业之于智能制造也具有一些先天

优势:

* 大多数民营企业处在一代或者一二代交接过程中,企业领头人有非常旺盛的企业家精神。

* 没有太多历史包袱,后发优势明显。

* 电商环境成熟先进,消费者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为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创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 有庞大的训练有素、工作勤奋、成本合理的工程师队伍

 

 

 

 

 

[展开全文]

所谓衰落的美国制造业,体现在低端生产链岗位转移海外,技术要求低,创造价值低,劳力资源、能耗成本高。转移制造了萧条的假象--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

实际,

转移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提高效能。

高端制造业创造高利润,高价值

掌控高科技,高附加值价值链环节,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制造业利润率

保持竞争力的原因

创新能力:

1)先发制人:IOS,Android,纯电动汽车,无人驾驶)

2)产业链创新:高科技园区,128公路,三角研究院(研究型大学、资源共享协作)

信息化与制造完美结合:

信息化全面贯穿产品设计,生产,装配,服务

廉价能源资源:

技术提高产效,能源开采自销,制造成本降低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将代替人工

 

德国制造业

 industrial commons 产业公地

非市场性协调”Non-market Coordination

包容性增长

 

 

 

 

 

 

 

 

 

 

 

 

[展开全文]

1.从最近的美联储加息就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已从次贷危机中走出,美国经济转好,全球经济有上涨趋势。但美联储的加息又可能对全球经济有一定的挑战。

2.创新能力排名:北美>欧洲>东北亚>东南亚>中西亚>拉美>非洲。

3.美国制造业从未被替代,且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主要由于美国的制造业重视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因此对经济的贡献较大,没有被取代)

4.创新:一定程度上北美洲的创新与美国的强国文化输出有关。世界人才向美国集聚,研发中心汇集各类英才,三角研究院里全球产业也集聚化,难怪创新力最强。

5.掌握制胜点——技术核心。研发!研发只靠低端的加工制造是无法超越的。

[展开全文]

美国制造业从未衰败过

制造业生产率一直线性攀升,从 1987 年到 2010 年,美国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有余,达到214.8%。同时美国的制造业岗位减少了三分之一,但最终的制造业产值仍然增加了 45%。

减少的制造业岗位是那些低端岗位,转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海外地区,这些岗位创造价值较低且伴随大量能耗和碳排放,其实这体现了美国制造业结构优化。

增长速度产能效率来看,近15 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并未落后于任何一个主要工业国,相反部分指标还处于领先位置。让公众认为美国制造业“衰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大量中低端岗位向海外的转移,而且这个转移过程是在美国对制造业价值链的充分掌控基础上主动完成的

价值链掌控者

美国在化工、宇航、机械、医疗和半导体方面仍然占据着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弱势的制造业只是纺织品、服装、家电、家具、计算机设备等领域。纺织品、服装和家具是典型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没有强势品牌的支撑下,毛利率是非常低的。而家电、电脑和电子设备等高科技制造行业,可称为高科技组装行业,也居于半导体产业的下游,竞争超级激烈并且产业附加值整体较低。

通过树立对高利润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及在中低利润制造行业里控制高利润价值链环节,让美国制造业能够获取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制造业利润率。

持续创新能力

从上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汽车产业的秩序和价值链,将会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这样划时代的创新面前分崩离析,并按照对新技术占有能力的大小重新分配

创新往往不是一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尤其是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创新。美国的特定产业往往会集中到某一个地区便于协作共享资源,如旧金山硅谷、波士顿的“128 公路”高科技园区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

信息技术制高点

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信息技术远远不是上世纪末期所代表的 CAD/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 / 计算机辅助制造 ) 与 MRPII( 制造资源计划 ) 那么简单,而是深深嵌入到了制造业从

设计、(可视化和仿真软件)

生产、装配

(企业资源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综合成

本、交货速度、生产率、设备利用率、能耗

和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制定生产计划,

并整合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让整个产业链

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到服务的各个环节。(移动设备、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让以前以故障驱动为主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感知、提前预测以降低故障宕机成本的高效服务模式)

廉价的能源优势

页岩气和相应的水力裂压技术迅速产业化之后,整个工业体系发现,它们重新获得了大量且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以前深藏在地下页岩中的能源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水力压裂技术极大地压低了美国钢铁、铝、造纸和石油化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

2014 年 8 月份,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

制造业成本竞争指数 (Global Manufacturing

Cost-Competitiveness Index) 分析报告指出,

美国的制造业成本指数在全球最大的 25 个出

口经济体中排在较低的位置,大部分原因是

拜低廉的能源价格所赐。综合各方面制造业

成本因素分析,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只比美国

低 6%左右,尽管美国的制造业人力成本仍然

是中国的 3 倍以上。

在这份报告中还分析到,未来全球的主

要工业国中只有美国和墨西哥的成本结构会

逐渐向好。较低的薪资增长率、持续提高的

劳动生产率、稳定的货币汇率和显著的能耗

优势使美国和墨西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明星。

除中国和韩国以外,其他世界排名前十位的

商品出口国的平均制造业成本均超出美国成

本的 10%- 15%

 

德国制造业的土壤

OECDhttp://baike.baidu.com/link?url=82pClQ8mgK8VCs_GoF4MXmMwST-RVgw7dRFVKB3hOzjXlNMTMEimNQ36ZGrDD5HCTd6NnG9aAO3ZJ_bICTthW5CH_3RXEjDwVYeGjlx1heCIbaLJ4LGDLEbk2LWulueSdH9XCmWzj5gEK0CRtIEmaq

德国制造业当前的良好状况,不仅得益

于历经十余年优化而得到大幅改善的国内宏

观经济环境,以及对新兴市场的积极开拓,更

是基于工业革命后在技术发展路径上的渐进

式创新。这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基于劳动力、

土地、资金等要素,通过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

进而实现制造业新的市场化发展的路径截然

不同

随着战后微电子行业的发展,德国在

1956 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它一方面在

已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出包括机电、液

气压、激光、刀具、数控等在内的完备产业链,

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的自动化效

率。

机电与材料加工业的发展,有着漫长的

数据积累过程。它除了需要集成商对产业链

的整合能力,更需要产业链的专业分工,并

依赖用户在使用过程的不断反馈,从而进行

工艺改善。

这种产业业态不但造就了大量盘踞在产

业链中上游的中小型公司,也塑造了德国制

造业的“学习曲线”,先发者通过渐进式创新,

不断申请新的工艺专利;而后发的竞争者则

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逐渐接近先发者的工

艺水平。

可以说, “学习曲线”、规模经济和自动

化,是德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

 

产业体系的演变

由于环境保护法规愈发严格,全

球人口结构老龄化,德国传统的机械、化工、

电子行业又发展出了新的产业链,并持续享

受“学习曲线”的红利。

基于泵、排气滤机、齿轮、涡轮等机械

机电的零件工艺,以及化工工艺的积累,加之

清洁技术、垃圾处理、节能环保等新产业应运

而生,并发展出环境管理体系、物资流通会计、

全生命周期分析等新的企业管理形式与商业

模式。

而在电磁、光学、半导体产业基础上,

德国又发展出医疗检测设备、晶体制备设备、

超分辨率显微设备、激光设备等行业。尽管东

亚经济体因贴近市场而在液晶显示、新能源

电池等新兴产业的下游发展迅猛,然而,上

游的装备产业往往依然留在传统制造业强国。

以德国 MOCVD(制备晶体材料所需的气相外

延生长设备)巨头 Aixtron 为例,其 83%的

客户来自于亚洲。

这种随着技术路径演变所带来渐进式创

新的模式,使得德国出口结构呈现出机械品、

车辆和零部件、化工产品、电子产品四大巨

头并存的局面。它们分别占德国 2013 年出口

总额的 18.3%、16.6%、14.7%和 9%(根据德

国贸易与投资署数据)

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产业变革也一直

在发生。从服装、家具到消费电子、汽车等

行业,消费者变得越发多元化。这就使整个

制造业从最终用户到零售商、集成商、一级

供应商再到整个供应链系统,每一层级都对

上一层级提出定制化需求。

这种趋势变化已不能再通过传统的“学习曲线”、规模经济和自动化来应对。因此,

 

德国制造业提出“工业 4.0”概念,试图把生产、

流通、消费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数据化处理,

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制造管理与产业链管理

实现“工业 4.0”,一方面是基于德国已有的

机电产业基础,一方面要对嵌入式系统的基

础器件与应用层进行研发,以提升制造业的

效率。

在产品销售的基础上,演化出解决方案、物流管理、咨询服务、融资租赁等与服务业相融合的商业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利润率。

产业升级的润滑剂

公立应用性研究法体系

市场失灵的解决方法

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

第一阶段,是迅速打好企业转型的基础,

掌控自我方能支持转型。重新梳理现有的研发、

供应链和财务人事管理流程,通过 ERP、PL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实施构建整合运

营体系。此外,企业需要构建流程标准、数据

标准以及相应的管制体系,然后通过智能产品,

或全渠道营销,或上下游生态链体系去获取客

户和产品的数据,从而获取消费者和产品洞察

来支持后续转型。

第二阶段,结合客户和产品洞察,整合企

业内外其他数据资源,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体系。

在该体系指导下,按照以消费者为中心、个性

化、柔性化、大规模定制等智能制造原则重新

构建自己的研发、客服、生产、供应链和物流

体系

第三阶段,基于智能产品平台、全渠道平

台、大数据体系来实现生态链的跨界创新,强

化后台整合运营体系,从而支持企业的全球化

扩张。

需要强调的是,单纯的研发和生产端的改

造不是智能制造的全部,基于渠道和消费者洞

察的前端改造亦是重要的一环。二者相互结合,

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端到端的全链条智能制造

改造。

[展开全文]

1.从制造业自身价值链看,美国的制造业

一方面占据了利润最为丰厚的产业;一方面

占据了另一些产业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并把低

附加值的环节主动配置到海外

2.持续的创新能力是美国保持制造业竞争

优势的根本因素。

3.三角研究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RTP)

 经济群落”(Economic Cluster)

4.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5.制造业成本竞争指数 (Global Manufacturing

Cost-Competitiveness Index)

6.“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平等为基础、尊重

当地发展、强调互利共赢和开放性的现代经济

发展理念。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工业4.0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课程特色

文档(36)
图文(11)
下载资料(10)
视频(1)